为文如画竹。将领导意图准确领会并呈现至公文的过程,如同郑板桥的画竹过程,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秘书人员也须练就观察、构思和落笔“三层功夫”。 3 g; y1 y& n' M: h) b" s
准确把握和呈现领导意图是秘书人员的必备职业素养,也是衡量公文写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 5 s* L/ ?: q) x0 P) k4 {
郑板桥以画竹著称,其画竹经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这为秘书人员练就观察、构思和落笔“三层功夫”,更好地使领导意图在公文中得以准确呈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 b8 O. U* k
>>>“眼中之竹”: 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 ^1 E7 P4 X; T8 V: F
《韩非子.说林上》有云:“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其中体现的就是细致入微、见微知著的观察力。郑板桥的“眼中之竹”是直接观察竹子,观察得细而精到,方可画出竹子的精妙之处。这对秘书人员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写好公文,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 [+ o, u# Z4 x6 I
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是秘书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在公文写作中有效把握与呈现领导意图,需要在注重观察方面既善于抓点又善于抓面,力求做到点面结合。
; d5 Z" M, T s9 v* D: f2 |
抓点,需要观察细致入微,心思细腻,即使那些代表领导意图的细小之处,也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抓面,需要观察周到、全面,见微知著,能够由点及面,把握住其本质和总体趋势,产生顿悟的豁然开朗之感。 ; z; y5 G3 C) Q, t5 A3 Z- O
一般来说,对于领导通过比较明确和清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明示性意图比较容易把握,而以相对隐晦和模糊方式表达出来的暗示性意图,把握起来往往比较难,要多与领导沟通,锤炼自身多方面能力,做到理解精准。对于领导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发表的主张、意见和看法,虽然有时只是初步设想和零碎观点,但往往是领导意图形成的重要过程,这要求秘书人员留心观察、随时记录、善于整理,进而提炼出成系统、有条理的符合领导意图的观点。 5 c/ |+ V1 C$ A9 ^7 \
>>>“胸中之竹”: 匠心独运的构思能力
# [$ ?: a; Y6 G: i1 _; p* x) _
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也就是动笔创作之前的构思。构思,古人称之为“构位”、“运局”,现代人则称为“框架设计”、“建构轮廓”、“胸中之竹”是画家在运笔画竹之前的构思过程,是对竹子这一审美对象的感受与自己审美意识熔铸而形成审美意象的一个阶段。“凡作文之道, 构思为先”,将领导意图转化为公文,同样如此。 C9 {/ `$ _1 }/ P0 L+ {( y% @+ ?
相较于其他文体,公文写作构思的思维启动与展开,必然受制于一定的指令性;其思维内容与方式,必须紧跟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思维生发与运作,必须聚焦于实际工作任务。因此,秘书人员在构思如何将领导意图准确呈现在公文中时,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进行创新性与创造性构思。 ( Q) [8 V- H. W% {
创新性构思,讲究的是视角独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因为视角变换,对同一景物的欣赏才各有千秋。而对领导意图的把握与呈现的构思,就应建立在观察积累的丰富材料基础上,善于切换视角和思维方式,移步换形,选择全局性视角,并站在领导的高度,让公文写作的构思既有广度、深度,又达到应有的高度。 & M4 m+ N2 ?% {. `- K$ B
创造性构思,追求一种合理的延伸。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深刻领会并贯彻领导意图,但这并非一种简单机械的记录和传达,可以围绕行文核心,对相关领域理论进行阐发;可以从领导对某些事物和问题的观点中梳理带规律性的脉络;可以从工作大局和确保公文内容完整性、全面性出发,把领导虽未提及但在公文中应当反映的其他内容补充进去;还可以归纳整理其他相关单位处理同类工作的经验,供领导在审核时再作借鉴、参考和定夺。
1 Y' X# h& i* s; d9 ?0 B+ Z# T
>>>“手中之竹”: 淡定从容的落笔能力 ! o' a3 \. D1 F7 n- A$ m8 |/ a
“手中之竹”是将“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进行现实呈现的“落笔成画”阶段。经历了从外在到内在两个阶段的充分酝酿,此时便可淡定从容地开始落笔成文,将前期把握领会的领导意图准确地呈现在公文中。
# k- n. K+ r5 {, u9 a6 R
秘书人员要将领导意图淡定从容落于笔端,首先必须既举轻若重又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就要时刻有如履薄冰之感,当作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脚踏实地,高质量完成领导授意的公文写作任务,并恰如其分地呈现出领导意图。同时,也要举重若轻,在具备了润笔成文的深厚基础上,厚积薄发,挥洒自如。
" b4 ?/ O) U+ N! l: o( V
其次,既大胆开拓又收放自如。要定位于领导意图这个支点,跳出已有的条条框框,摆脱个人惯性思维局限,打开思路,大胆创新,同时确保“撒得出去、收得回来”,做到开阖自如。起草每一份公文,要善于扬长避短,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积累的同类同种公文,做到取优去劣,不断超越,达到既在领导期待之中又超乎领导意料之外的效果。
. d5 \7 y! a* A8 s' j
再次,既遵循规矩又不落俗套。必须严格遵循文体要求和书面用语的表达规范,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并善于与时俱进,把握领导风格,合理采用在实践中创造使用并具有通俗性、不失庄重性的新颖语言形式,推陈出新,让公文在准确表达领导意图的同时充满鲜活的时代感。 ) _4 N6 {& T+ |5 e3 D
*作者系鲁东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 A& _, d4 E" S- Q/ J9 x% z7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