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o# a, |+ k. l& P' z) c% b
2 N0 l& i" o0 L' k7 h 9月3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第13次机关“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展示会”,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作了专题党课,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推动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陈一新作了题为“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把握时代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专题党课。
) c" t/ ~1 P3 G! ]+ U$ u
2 E+ O( ^. m1 t “两个维护”
4 V" ~5 L3 ^4 F6 f% V2 s9 U) b3 p1 d. H- Z& j
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价值观 # f' Z [( C# ^0 c+ N
8 `, y. t! e4 u1 `& }1 Y
是新时代引领全党团结统一的新标杆
6 l* `7 i' G& G6 c' N& g4 P6 v9 c; I- Q0 J" F" O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真切领悟到,“两个维护”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价值观,为新时代引领全党团结统一树立了政治标杆。 ! L8 z8 z9 s. A: d# |& O9 g; D+ f
7 Y7 @5 e3 F( |; | | ——“两个维护”既是党心民心所向,又是凝聚党心民心所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事业的选择,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越需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只有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a: C. U$ d9 w- @4 a8 J! f$ U! E1 H4 L/ ]
; z( e" ^- G+ r" T/ e& } ~$ P ——“两个维护”既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又是党的根本政治纪律。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章规定“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对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提出规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开展每项工作要首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做到“两个维护”,既是党的领导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根本要求。 ( i! w7 t5 C" }0 x
; i8 @/ |# q3 Y! {/ i H5 { ——“两个维护”既是“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实践要求。“四个意识”既是原则的,又是具体的;既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增强政治意识,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坚持把各项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确保件件落实、事事见效。增强核心意识,就要自觉拥戴核心、维护核心,面对大是大非坚持原则、面对风险挑战挺身而出,坚决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增强看齐意识,就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真正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检视自己、要求自己。“四个意识”关键是核心意识。“四个意识”强不强,最终要看是否做到“两个维护”。 & Z6 H) }! J: W+ V' g/ ~5 l/ u8 `
8 \: _) \0 T2 ?' u, F “两个大局” 8 G0 K4 t! C" Z- U" M7 y
. U4 C- \2 g5 j6 D8 b: g! q
显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大时空 ! a* ?9 Z3 H& k% v# I
1 S+ c. d z7 ] c# N: d$ T9 e6 i 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坐标
- X- P3 L! x" P" J. ]! g1 F( F' M0 K5 A" {8 _$ F6 F, @/ 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的科学论断,标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时空坐标,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大势的远见卓识,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远深邃的理论创见。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使我们对“两个大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0 \, S) |9 d+ k8 V$ U6 {, \
, \% u7 ^7 X2 V* k0 Y ——阐明“两个大局”,展示了最为宏阔的时空背景。“两个大局”在同一时空下必然会形成历史性交汇、相互作用、相互激荡,这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独特的历史景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形成和展开的。世界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的百年之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大幅增加了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美国因抗击疫情不力而大肆甩锅抹黑中国,对我进行全方位遏制和打压,妄图迟滞和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从根本上说,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严重缺陷和西方国家国内矛盾激发到一定程度后向外转嫁危机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演变的必然反映。世界大变局中最为显著和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启示我们:世界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最大的变量,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动因。
5 y9 l7 R6 ^# W# F% Y
* C! c& e9 ]8 U" d ——胸怀“两个大局”,体现了最为深邃的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把握“两个大局”擘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贯穿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全部内容,蕴含着深邃高远的战略考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风险易发多发期来对待和筹划,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部署,勾画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和清晰路线图。我们党既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既增强忧患意识,主动迎接挑战,又增强机遇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光辉彼岸奋进。 ( S2 G2 @# S' P% z X9 O
* ~+ A8 ~) n/ e1 D ——运筹“两个大局”,体现了最为强烈的使命担当。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洪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彰显了大党大国伟大领袖的大担当。最为鲜明的是“三大担当”:以身许党、以身报党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是无限责任者,是最后按手印的人,就是责任,我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勇气,直面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突出的问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为运筹“两个大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以身许国、以身强国的大担当。中国已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屹立在世界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之变必然引来世界之变,科学运筹“两个大局”最考验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国、励精图治,以非凡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解决重大矛盾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担当作为的高远境界和宏大格局。以身许民、以身为民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无论是打好“三大攻坚战”,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还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与人民心心相印、休戚与共,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和责任担当。 - e1 u' \" ]& J. q; K3 ^
" X1 G; w4 A+ k, s1 T
“两大奇迹” * c$ Q t' e- \
( }, m+ k8 W! W8 p+ B9 w) f, t" {
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成就
5 `2 v( @! h" g l
) V: ?7 B1 |0 N6 w+ V7 V" y 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新基石 6 e, w% i* c# d% _! `
5 } A* _, H* ], f: ]+ x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办好了一系列好事实事,应对了一系列难事急事,在实践上又有许多新创造,在理论上又有许多新发展,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巩固发展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两大奇迹”的新创造新成就,我们从中真切领悟到,创造“两大奇迹”的根本奥秘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 d, G' g) {$ N1 R
% |7 Y1 X2 t1 w0 H6 |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近百年来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得出的必然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创造新成就、夺取新胜利,真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1 W6 V& A1 \( e; d3 Q
5 w# m0 I P+ @6 |. r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这个伟大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感召力和实践引领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而且让我们感受到挺立潮头、引领时代的蓬勃朝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升华,而且让我们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代中国焕发出的强大魅力和磅礴伟力。
N& Z) Z, O7 \, r
; d s7 j1 b6 u: c. W( t& N8 O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今,我国已创造出“两大奇迹”,还将会创造出“脱贫攻坚全面实现、生态环境日趋优化”新的“两大奇迹”。中国发展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深层奥秘之一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了政治生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最澎湃、最全面、最持久的活力,赢得了人民群众最广泛、最衷心、最热烈的拥护,彰显出了强大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这个制度的显著优势,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解决了事关我国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课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永葆中国发展蓬勃生机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本。 . A7 K& e9 K0 c U: k- K& r
; v+ Q0 @& |. t& d4 H* J ——“两大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励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 `+ `# C7 E* U" |( r2 R1 R$ n7 N
! Q! A- i, E& }) w “两大革命”
) ` D0 {! D& f6 `& T
0 X3 k) _) k9 Z5 G7 c" l. R 昭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 . ^" Y* T' w* Q. ]
1 C, d3 Q6 Z. b5 |* i 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
" K d4 H+ d N& I5 J
4 k; H5 @3 G+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贯通起来,深刻揭示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客观规律,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找到科学路径,昭示了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务必深刻领悟“两大革命”的核心要义,切实增强推进“两大革命”的政治自觉。 ; v* v+ I J; r) f+ F; P
$ F# X l* l8 Z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之问,务必以历史视角答好试卷。回望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之问,务必以世界视野答好试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相反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的历史贡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个革命之问,务必以革命精神答好试卷。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具有革命性的执政党,就必须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必须始终不渝地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 e6 r: R6 o" P
5 z8 _" p0 p& j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场伟大自我革命,我们要固本创新。自我革命是兴党强党之道。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认清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就是要解决好“历史周期率”的问题、继续长期执政。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我们要认清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我们要认清这场伟大自我革命的根本之策,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只要党的每位领导干部都能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去落实,我们党就会拥有无比强大力量。
* G' d" g4 N; T q, \. }' l7 D
! A: k0 i- k( {* m ——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都将面临诸多风险考验,我们要敢于善于防控化解。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底线思维,一以贯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战略层面看,关键要打好“四战”:打好防御战,重点要放在防御政治安全风险上,尤其要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打好歼灭战,重点要放在打击暴恐活动等严重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铲除其滋生的土壤种子。打好攻坚战,重点要放在防范化解阶段性或区域性、行业性的潜在安全风险上,尤其要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持久战,重点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0 l6 x: I4 R' ?0 w$ @. t8 g+ ~4 F+ F# `: H/ d- u$ z! M
“两件大事” 8 J, ^! g/ \' R% X+ m& u
+ t2 U. j4 {# O, M9 _
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
: E, O9 t9 B4 V2 \$ \
( l' ], g. ]" q/ t$ p7 D- | 是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安全发展的新部署
) J1 i t$ E S% A! a8 q" w q& b: E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深切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重要论述博大精深,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6 f: N2 e, s- g" K& {) z
c5 J( ~! t1 F; U& B) j ——统筹“两件大事”,实现好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把握大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发展实践中,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注重学习领会我们党最新的经济理论成果,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8 m. w' d3 G: c T7 j# ? N, ^% R6 h- z* I6 j& ^" ^, P% j* N8 B
——统筹“两件大事”,维护好国家安全是根本前提。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新形势下,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联动叠加效应明显增强,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的双重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基本问题,创新发展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构建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深刻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捍卫国家安全。 : }9 _' F- }3 y' O; B2 E
+ d' e6 }" i7 d" L w! g" n( p ——统筹“两件大事”,发挥好“中国之制”优势是根本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党长期执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归根结底要靠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 A: x2 b8 H& H, Y* M* ~/ Z
7 v; M8 b- p) m. g#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