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2 x5 z: J% f4 s) l+ H+ J6 J, Q
. Q6 ]1 q6 R) @: O/ r9 L B/ w ?容易用错写错的字词如何区辨?
6 C" k' I: g, i9 P
6 M! h; n! s% {& E" Q$ M/ }, t8 \0 H4 d/ A% L, J% a4 c# e5 v
老秘观点:2 H @, n( a' `& y" ^+ N! ]; Q
& b; K+ ^- V5 C* k1.“二”与“两” ; @& h H% l" ]# S3 G+ C4 O0 D
使用“二”的地方:①自然数。②序数、小数、分数。 / z0 r H0 {2 E( k
使用“两”的地方:①一位数的基数。如“两台机器”。②概数。如“三两天”。 8 v: v# S1 b \, ]! m
2.“倍”的运用 : y' p/ l' Z& m
“倍”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词,但在公文写作中误用的情况却是多见的。一是与“增加了”合用时的误用。“增加了”是在原数基础上,向上增加若干个原数。二是与“增加到”合用时的误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三是把“倍”用在降低、减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现“降低×倍”或“减少×倍”的提法,这是不妥的。因为“倍”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降低或减少。如果说用于减少,就应该加“负”字。 3 u: Y9 h5 i8 M% s0 C) R; V1 `
3.“以上”与“以下”的运用
( s7 v. f( x) B& \4 d7 [ “以上”、“以下”等词与前面的数字连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数目概念,习惯上应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百人以上即含百人、千人以下即含千人,不应把本数排除在外。但是,为了使界限的划分清晰准确,应注明本数是否包含在内。如:“十四岁、十四岁以上儿童不得入内。”或“十四岁以下(包括十四岁在内)儿童不得入内。” * i+ O6 M. Q7 i& P. [
4.“制定”与“制订”的运用 ' y" ?! \" n" U
“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如:“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为我们制定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总任务和政治路线。”
) F! Z( g" G1 D, H0 \7 m “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如:“我们单位相继制订了防火、门卫等安全管理制度。”
4 x0 @- I+ t$ j! `9 G+ i 5.“物质”与“物资”的运用
$ k* n# G# e. o “物质”即能触及、能见到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该词多用于哲学和物理学上的抽象概念。 ! C4 n1 j) O, ~. }) P
“物资”即指具体的财物资源。 / C% _5 z: B& s+ P
6.“需要”与“须要”的运用
- {% x( m* Y8 `$ R “需要”即对“缺乏”而言,还有“要求”的意思。词性为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 5 F! l5 R+ P8 H
“须要”即说明“应当”、“必须”的意思。词性为能愿动词,修饰限制动词。 # Z0 `6 x. N# P+ Y) E; E8 R
7.“权力”与“权利”的运用 + i+ Q/ C, Q- R# l
“权力”即可以管辖、统治、支配别人的权柄,受其管辖者必须服从。
6 p2 O# N9 D n. x “权利”即指一定的人被规定赋予的可以享受的权益。如:“公民有监督公共权力正确行使的权利。” ( E- I/ i: i0 C; L2 g1 Y& }1 n5 m8 S
8.“截止”与“截至”的运用
; k m4 S/ ]" Z S; C9 e5 T “截止”即到期停止。 : C& Y2 t5 T" e- C
“截至”即到……为止。 $ e! `: Z& D1 \9 K# ^% M% M
9.“违反”与“违犯”的运用
( m- e4 Z: A/ B. ]! r$ U7 a2 q “违反”即不遵照,反着方向做。
3 r: e$ L4 n+ E5 L/ L/ ^2 B! Q9 f “违犯”即违背,触犯。
& s1 K* m3 z0 _% L& ^5 T 10.“以至”与“以致”的运用 # R% d$ A6 N. G1 ?/ _
“以至”即到,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或扩大。
* f* ^+ P* a, ^( ^1 _ “以致”即弄得,由此而造成,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结果。
. Z: w# d3 K; r0 P8 k# c0 X 11.“象”与“像”的运用
9 _) V4 i) H! i- n! X: s- p2 e 在公文写作中重点要注意,当“像”作为比喻词或作为其它系动词时不能写作“象”。
( g. r# i) v+ R) |像:老弟,不少小朋友常常分不清你我。我们有必要作一番自我介绍。 / e, G: W: F7 ^: [, d z* f
象:好的。我有三个意思:一是指一种哺乳动物(当名词用),也就是电视、公园中常见的大象;二是表示形状、样子(当名词用),如:景象、形象、万象更新等;三是仿效、摹拟的意思(当动词用),不能单独用,如:象声词、象形、象征等。下面该你介绍了。 1 p) N p. r" s% M' ]8 u. F% C2 W% E
像:我有四种意思:一是相似或者相同的意思(当动词用),如:共产党像太阳。他们写的字很像,“好像”常作动词,是比喻的标志之一;二是指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当名词用),如:画像、塑像、像章等;三是比如、比方、如同的意思(当动词用),表示举例,如: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像那种事情很少见到的;最后,我还可以表示揣测、估计、似乎、好像的意思(当副词用),如:他东张西望,像是在找人。这天像要下雨了。这机器像有毛病,
4 {2 i# A- ^; @+ z# g+ ]9 m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 2001 年 10 月 18 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象’与‘像’用法研讨会”会议纪要,并形成了《关于“象”与“像”用法研讨会会议纪要》。
9 R- l/ E" J% @ ]/ V. W7 q% d* y 12.“的”、“地”与“得”的运用 " q. w' C- o$ C" t, o1 b' k% o
“的”、“地”、“得”是结构助词,在口语里都念“de”。“的”用在名词前,是定语的标志;“地”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是状语的标志;“得”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是补语的标志。 ( v @( F$ K1 Y5 |4 w# E
13.“部署”与“布置”的运用 * v: o# l$ X4 K/ J/ Z
“部署”即指全局重大工作的安排。 6 y7 ] y1 Q9 @6 N+ H, E9 _
“布置”即指全局具体工作和事项的安排。
1 x" r; g+ T3 \$ n* p J# Q 14.“既”与“即”的运用
7 ]6 `& R! N6 m" L “既”是并列连词,通常与“又”配对使用。
3 K, D: q& b9 _0 b* { “即”相当于判断词“是”的用法。另有“即使”的含义。 # M+ a$ ~ W' `) `) c/ L, q" g
15.“和”、“与”、“及”的运用
0 p& R7 x0 W; B “和”口语色彩比较浓;“与”带一些文言色彩,常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及”连接的成分虽然也可以有并列意思,但表达的意思上却有从属或者轻重的分别,即前后从属或者前重后轻。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及家长,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