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国老秘 于 2012-2-15 15:12 编辑
3 P5 \9 X! L% t+ s* B* ]* L+ h2 b4 }% {1 J; b" p0 n- p8 V
好文章,向你学习。向你学习
; f% W; [5 c$ V" [4 \
, m; m" E- X; q# {( u: O8 Y, y 表彰性决定是决定的一种,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所属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时发布的公文。表彰性决定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使用的公文形式,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它的格式和特点,掌握其写作规律,对从事公文写作的同志是十分必要的。
+ T0 P( E5 s7 R! A- j/ S0 t( X9 ~9 B' ^7 [. V7 d% \. h6 q8 ^
在一定时期的工作或突发事件中,单位、群体或个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事迹突出,堪为榜样,其上级机关为宣传典型,弘扬先进精神,号召有关单位进行学习,决定采用书面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就要制作发布表彰性决定。我们以不久前新华通讯社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为例,分析表彰性决定的写法及写作要求。
& Z8 x8 ]; i2 n' N. p) N, Y
7 E1 h I6 \.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S7 ~3 }% ?! C) s7 U. u
; d b8 D. U$ T, m8 p 1995年召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为表彰他们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突出贡献,弘扬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进一步调动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全面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国务院决定授予1931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101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9 v1 n0 S# b/ F7 s
( {/ m1 U. r/ _$ T. w
国务院号召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 t$ O1 P3 z) U" `2 |
& g/ Z5 v9 {: A( ]6 F* f 二〇〇〇年四月二十八日
/ ?4 u. I: |# G: F" X
' c) s, V- w" L* {8 ?) o* r' t 上述例文的内容,反映的是国家最高荣誉的表彰活动。全文篇幅不长,内容充实,逻辑严密,结构分明,语言精炼、朴实、庄重,集中体现了表彰性决定的基本特点。; G7 W- F3 R3 T, H. W
- O! @! _: ^' n4 {' r* D 一、表彰性决定的写法' S6 h! k, D; w, O5 r
, s, [! a9 I9 {. h$ M 表彰性决定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 V( Z+ c+ ?: x. ]. r. }
, J- v# J7 v+ { S! s* g 1.标题。一般采用三项式,即由发布决定的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在例文标题中,发布决定的机关是“国务院”;事由是“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文种则是“决定”。
E8 I/ o, A8 z& {) L. c1 b( Q0 X+ D3 I
2.文号; a8 X2 D0 Q% I1 M4 [* H9 t6 A
$ A$ Y, q3 O* b- e4 t
3.主送机关。
0 e% D0 C5 G; U& Y n4 P
9 p+ Q+ K, _6 t/ T! U% y0 h5 @ 其中2、3两项在公开发表时不写。! V9 O4 m* Y# O9 y
7 D! P! |, B) ?; V( p. d
4.正文。这是表彰性决定的主要内容,一般由事迹、评价、表彰决定和号召学习四部分组成。, t; f" e. w I" N% Y' \
4 \" k: j4 ]3 _: q' L# m" p ] 我们选择的这篇例文,受到表彰的人数多达2946人,作者省略了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的叙述和评价。只是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一句话概括说明后直接过渡到表彰决定的内容。但是,在一般的表彰性决定中,尤其是在表彰对象比较少的情况下,还要求对表彰对象的主要事迹进行概括叙述和评价。比较多见的形式是先介绍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再客观叙述其主要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对其事迹的先进性及典型意义进行评价。也可以评述结合,边叙边议。这样写作的优点,是为表彰性决定作必要的铺垫,让人们感到对他们进行表彰是顺理成章、很有必要的。
2 L5 L$ s& K2 Y% f g5 D9 g- e0 V1 k
正文的第三部分写表彰决定。在表彰决定之前,要概括阐述进行表彰的目的。例文作了这样的阐述:“为表彰他们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突出贡献,……全面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高度概括地表明了这次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目的。表彰性决定要写明表彰的形式,如例文中国务院采取的表彰形式是授予荣誉称号。9 |7 v% p! c6 b/ a( P" B7 g
: [/ m/ Z) V: Z/ {# d
第四部分是号召学习。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表彰对象提出希望,比如希望他们戒骄戒躁,再立新功等。号召学习要写清楚号召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例文中,号召的对象是“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崇高思想”、“工作精神”、“高尚品质”。最后是对号召对象提出要求,要求号召对象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发奋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1 p) W9 z4 A4 W& T
! b6 l' T& m" k0 n1 P 5.发文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
+ |0 p0 Y5 d% `
- e0 M! o) y6 C; |/ v9 Q+ v. g 二、表彰性决定的写作要求2 O5 P7 J t @' u$ o* I7 m/ x
6 D: ]. q% G- i" g6 ^
表彰性决定的写作有一定的规律性,一篇好的表彰性决定,应该符合以下基本要求:7 P0 ^/ I8 o8 Y8 a
* ^, ?! v3 B9 _" x$ R0 `, _+ H
1.格式要正确。( T( \5 |' i1 e. Z
w8 e3 e1 D: r) S( h 表彰性决定是一种公文。公文的写作有固定的格式,表彰决定当然不能例外。如上所述,表彰性决定的基本结构分为五个层次,机关发文时,标题、文号、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是不能省略的,正文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取舍,但是,表彰的形式一定要明确写出,不能含糊。0 j6 Q" ]" M4 K2 d8 L1 ?; g; X
- Y4 G0 I8 I3 V$ f) A3 V: l 2.内容要充实。 P$ _% ?* s" u1 E3 S+ e
( z) {2 \, d7 B$ U' r `$ ] 在正文部分,如果要叙述表彰对象的主要事迹并进行评价,对事迹的叙述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概括地反映出受表彰对象的主要先进事迹;对先进事迹的评价更要恰如其分,切忌人为拔高,说过头话。号召的对象要与发文机关管辖的人员范围相适应,不能越权,如省一级政府的表彰决定,就不能对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学习的内容是对具体事迹的本质概括,要以具体事迹为基础,概括反映其先进本质,不能凭空想象或移花接木。
4 o* w' H T9 w& r
* ?; O) A- N3 k4 R! Q 3.语言要庄重、精炼。
% V; t3 J/ [+ t$ I0 a# `+ X0 Q/ C/ p/ Y# f/ \. b, d9 k1 G
表彰性决定是权威性较强的公文,有的还要在报刊上刊登,或在大会上宣读。因此,制作表彰性决定要选择通用的书面语,避免使用方言或口语化的文字。语句要通顺,严格杜绝病句。语言表述要准确,用词要精炼。在语言上要能够体现表彰决定严肃、庄重、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特点。 a" S4 G- Y9 u1 e. g. R# ?
|